新浪教育讯 11月10日早上7点42分,我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升空,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之后第6个发射由青少年参与研制卫星并顺利升空的国家,在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了解,丰台区“小行星计划”项目启动于 2011 年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的成立。 2006年7月,在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第五届专家委员会后,时任长征 2F 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竹生提出“中学生完全可以搞小卫星”的倡议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支持,受到首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的肯定,王永志院士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1年3 月,在纪念我国航空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和丰台区政府共同创建了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 同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和众多专家的带领下,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了十二个课题的学习。2012 年在专家指导下首颗初样星研制成功并完成制作,在当年全国科技周北京主会场展出。 此后,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北京市航天中学、北京八中、北京二十五中共计16名学生一直参与小卫星课题研究,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系统的完成了卫星结构、星箭分离、卫星电源技术、星地无线电通讯、卫星发射场的雷电探究与防治、卫星轨道的设计与计算、太空环境对食用菌的影响等多个专题学习,并参与卫星研制。 随着研究的推进,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将启动下一颗小卫星的研制,预计2017年下半年发射,这颗小卫星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在轨工作时间更长,可以达到两年。 今天上午,在“科技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丰台区第三十四届学生科技节暨科技嘉年华活动上,与会院士向参与小卫星研制的学生代表赠送了小卫星发射成功纪念封。据悉,丰台区中小学科技课程中心也于今日正式成立。“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在轨运行时间大约10天。在此期间,丰台区将开展手持卫星天线制作、小卫星制作、火箭模型制作、信号抓抄比赛、天地通联实验等系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