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复习正式拉开了帷幕,新一轮的"高考战士"们也投入了战斗中。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大家也要注意辽宁省教育考试交流中心的一些提醒。 以下是教育部专家透露的2018高考变化信息,一起来看看吧,为明年高考打一个有准备之仗。 巨变一:数学难度降低? 01 求“稳”仍是2018高考数学试题的一大特点 (1)考卷的整体结构上延续了2017年的改革方向:简化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2)继续坚持注重基本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坚持在命题的角度和题型上下功夫,不出偏题、怪题。总体呈现“稳中求变”的状态。 “多考一点想的,少考一点算的。”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重视学科主干知识,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 (3)符合考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体现了高考的灵活性和选拔性。比如:新课标削弱了双曲线,考试说明指出:“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要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而今年Ⅰ卷和Ⅲ卷理科第11题都考查了双曲线。虽然解题过程中只需要用到最基本的性质,但不得不说这两题还是有难度的。 01 今年与往年相比主要体现以下变化 重大变化1: 拿Ⅰ卷来说,概率统计取代圆锥曲线成为压轴题。概率统计题难度略微上升,而圆锥曲线题的难度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计算量非常小。预计今后将保持这一新的排序。这样排序的变化说明一个很大的问题:试卷整体难度降低。 重大变化2: 文理卷试题重合度明显提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8年高考数学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调整文理科同题比例,为新一轮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拿Ⅱ卷来说,文理卷选择题有6道完全相同,2道相近,填空2道完全相同,1道相近,解答题必考题三个大题完全一样。选考题也一样。即全卷23题有13题完全一样,3题很接近!往年是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的。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很简单:为未来文理科合卷作准备。 重大变化3: 理科试卷难度略微下降。解答题中解析几何的难度明显下降,导数的应用性也降低不少。 数学难度的降低,也就意味着数学区分度的降低,数学拉开巨大分数差距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 巨变二:语文成为“拉分王”? 所谓“最难高考语文年”,来得如此猛烈!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用一句话来形容今年的考题:所有人都喊难! 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变化体现在五方面: (一) 去掉17年的两道双选题(7题和14题),变双选为单选,至此语文试卷中双选消失,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选。 (二) 客观选择题分值减少4分,主观题分值增加4分。其中选择题由43分减为39分,主观题由107分增为111分,不过书写量只是在名言名句默写部分增加1题。 (三) 文字阅读量明显增大。 阅读量增大尤其体现在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17一19小题,3道题由原来的独立客观选择题变为整体文段下的选择题,整体文段即为增加的阅读文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增加1分,由14分变为15分。多出的1分加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5题,第5题主观题由5分变为6分。分值变化,体现出命题人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视,也启示我们应该更加强调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四) 旧题型回归高考语文试卷。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17题考查择句复位, 20题考查应用文改错,21题考查仿用句式。 (五) 更注重逻辑思维的考查,比如作文,尤其是全国二卷。 ![]()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和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所有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不读名著行不通! 不积累古诗文行不通! 不会写作行不通! 轻视语文行不通! 巨变三: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凸显?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最新的考试大纲中,着重强调了高考“考什么”,即: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也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可以预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将是2019年乃至今后高考的命题热门。 巨变四:突出考察实践应用活动? 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探究等问题情境,考查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文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考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一 是将具体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置于特定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启事与书信的命题设计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这种自然语境的设计,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融会贯通。 二 是体现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中凸显语文特点。文学类文本,引导考生针对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三 是试题面对当代生活,体现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 数学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题中,将数据准备阶段的步骤减少,给考生呈现比较规范的数据格式或数据的回归模型。 文综 全国II卷第14题通过构建某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连续上涨的场景,要求考生思考应对措施,考查考生从政策层面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全国I卷第28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 理综 全国I卷第20题以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为素材。 全国II卷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 巨变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2018年高考试题精心选材,萃取精华,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 语文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3套试卷立足考查范围,回应教材内容,或实或虚,或正面或侧面,为考生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古代优秀人物群像图,考生在答题时犹如对话前贤先哲,其熏陶感化可想而知。 数学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把其中的精华引入到考试内容中,既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又有东方数学的特点。 英语 2018年高考英语语篇的选择和题目设置在自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宣传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理综 化学试题挖掘古代科技文献,以我国古代化学化工成果为情境命制试题。 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巨变六:这几科要“翻身” 第六变是针对高考改革的省份。 按照“6选3”模式,高考科目组合方式有20种不同的选择。如果仅从各学科的角度来考虑,20种选择中似乎没有一种是完美的,没有一种是可以让你高枕无忧得高分,轻轻松松上名校的“最佳选择”! 历史、政治被选择几率增加,对偏重理科学习的社会大氛围来说,是一个调整。 备考策略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的考生和在各科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 语文: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 2019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 ● 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 ● 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 ● 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的题重要! ● 2019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 ●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 ● 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 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 2019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 英语写作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现实生活选题,与时俱进,贴近生活; ● 英语听力(听说)高考改革,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物理: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 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的工具。 生物:问题探索能力、实验能力 ● 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 ● 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化学: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 ● 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 ● 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 地理:提升运用地理学思维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 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 ● 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紧跟时代,充分发挥学科思维导向性 ● 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 ●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以史为鉴,贯通古今
|